寧夏新聞網訊(記者 姚振國 文/圖)近年來,興慶區深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實踐,以“多元共治”為核心理念,通過整合社區資源,聯動各方力量,以“能人賦能”的形式,推動形成“讓居民‘入圈’、讓治理‘破圈’、讓幸福‘出圈’”的社區治理新格局,持續提升居民獲得感與幸福感。
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。”5月22日,在興慶區麗景街銀虹社區黨群活動服務站,一陣陣朗朗的讀書聲從中傳來。80多歲的朱嘉瀛與居民齊聲朗誦,聲情并茂地誦讀著屈原的《離騷》。
從教師崗位退休后,朱嘉瀛始終沒放下育人初心,聯合社區創辦“靜聽馨聲少年之家”,為孩子們搭建起免費的學習樂園。每逢周末,這里便成為最受歡迎的地方,朱嘉瀛不僅義務教授寫作與朗誦課程,還自掏腰包購置圖書,將孩子們的優秀習作匯編成書集。“以前寫作文總是干巴巴的,朱老師教我們觀察生活、展開想象,我的作文還被選進書集里了!”學生勞鈺涵滿臉自豪。“教育不是單方面的給予,孩子們回饋的純真與進步,就是支撐我走下去的力量。”在朱嘉瀛的心中,教育不僅僅是一份工作,更是一份責任,一份使命。
作為社區“能人”之一的陳兆森,與鄰居一起自掏腰包,為轄區購置樹苗,親自栽種、精心養護,十年時光里已種下300多棵小樹。去年,面對居民電動車停車難、充電難的困境,他第一時間將問題反饋至社區,隨后,熱心的他和網格員多方奔走,最終一座光伏充電車棚在鐵豐苑小區建成。“只要每個人都用心用情建設咱們的家園,那么這個家園就會變得越來越美麗,越來越好。”陳兆森說。
與此同時,在大新鎮燕慶園社區連心亭里,老干部宣講團團員楊春選手持講稿,他結合生活中的一些“小事”,為居民深入講解民法典,引得在場居民頻頻點頭。
楊春選是燕慶園社區“五老”工作室中的一員,這支由老干部、老教師、老專家等組成的隊伍,不僅定期給青少年和居民上紅色思政課、開法治講堂,還組織開展書畫展、趣味運動會等活動。社區同步搭建的“能人庫”里,既有老教師輔導課后作業,也有老專家開辦健康講座,這群銀發身影用閱歷與專長,讓社區治理更有溫度。
朱嘉瀛、陳兆森、楊春選的“暖心故事”,只是興慶區“能人”參與基層治理的縮影,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“小人物大作為”的深刻內涵,為構建人人參與、人人負責、人人奉獻、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。